合肥供暖到底什么價?為什么供暖收費如此之高?
我市供暖到底該花多少錢?
帶著上述問題,記者連日走訪市有關單位獲悉:在安徽市,一個采暖季(頭年12月到次年3月的90天內)到底要花多少錢,有人說是1500多元,也有人說2500多元,還有6000多元等說法。而據市熱力公司在我市已開通暖氣的17個集中供暖小區所做的一項最新調查,我市集中供暖價格最高的是中鐵四局小區,為22.48元/平方米,最低的琥珀小區為17.45元/平方米,這17個小區一個采暖季內單位住房面積的平均氣價為20.13元/平方米,即如住房面積100平方米,則其一個采暖季就得花2013元付暖氣費。而本報報道的中央花園小區1月份開通后26天實際測算結果表明,該小區一個季度平均實際供暖價應為23.34元,即該小區內100平方米的住房,一季下來平均要花2334元。
暖氣價格為何如此高?
由上述數據可知,在我市靠暖氣取熱相對于用煤氣、電等費用顯然高出很多,而新開通的中央花園小區相對更高。原因在哪?記者獲悉:由于工程成本太大,加上暖氣這種供熱形式相對煤氣、電等在運輸導熱過程中,不可避免地會形成巨大損耗,因此即便在我國北方地區,一冬下來平均每戶取暖花費也在千元以上。至于中央花園這樣的新開通小區費用更高,究其原因,專家稱其大門大窗的通透式房屋設計是“罪魁禍首”。據悉,集中供暖要求房屋設計必須節能,而大門大窗式房屋極易散熱,不僅導致巨大能耗,還使房間暖效相對不明顯。統計顯示,該小區40%的熱耗是門窗造成的。
供暖費用該如何收?
據悉,在我國乃至國外,城市集中供熱的收費依據方式主要有按房屋面積、按計量表收費及兩者結合這三種方式。我國目前大部分還依據面積收費。國家建設部從明白消費角度出發,近年開始在包括合肥在內的國內部分地區試行計量收費,中央花園小區就屬該種收費小區。據悉,該種收費優點就是讓居民明白消費,但由于影響熱氣表跳動的因素很多,尤其是采暖剛開始時給樓房、管道等的損耗加熱、戶間傳熱等,加上不少用戶使用知識缺乏,都導致產生巨大熱損耗,以致中央花園剛調氣時,有用戶推算一季下來將用6000多元天價暖氣。
如何科學用暖氣?
那該如何科學用暖氣?專家說:對于新建小區,集中供熱工程的設計是以整個小區的用熱負荷量為基礎設計安裝的,所以用戶少時,就會出現“大馬拉小車”現象導致資源浪費,運行費自然就高;反之供熱效果就佳,相對費用就低。這就要求實行集中供暖的小區用戶要集中用氣。隨著入住和使用率提高,單個家庭費用就會大幅降低。另外,初次使用供暖的小區,由于戶內溫度低、墻壁天花板等都是涼的,剛用時量就會較大。從這個角度講,依據計量表一兩天記錄數據,推算出一個季度費用是不科學的。“總的來說,暖氣這種取熱方式比電、煤氣等更環保和安全,房間熱效也更佳,但目前其在我國大部分地區,尤其是合肥這樣的城市,顯然還屬于高品質的高端消費品!”